《都》的组词大全100个

都丞盒、 都中、 都中纸贵、 都丽、 都乡、 都乡侯、 都了、 都亭、 都人士、 都人子、 都仓、 都会、 都伯、 都作院、 都佼、 都保、 都保正、 都俞、 都俞吁咈、 都候、 都公、 都关、 都养、 都内、 都军、 都冶、 都凡、 都功、 都匠、 都卢、 都卢伎、 都卢橦、 都卢檋、 都卢缘、 都厅、 都厕、 都句、 都台、 都吏、 都君、 都君子、 都咸、 都咸子、 都啰、 都啰啰族、 都噜、 都团、 都国、 都图、 都场、 都坐、 都坑、 都城、 都堂、 都士、 都大、 都天教主、 都头、 都头异姓、 都夷香、 都契、 都威仪、 都子、 都孔目、 都官、 都宪、 都家、 都察院、 都寺、 都将、 都尉、 都居、 都工、 都市、 都布、 都师、 都幙、 都广、 都庄、 都府、 都座、 都廐、 都廻、 都御使、 都德、 都念子、 都总、 都总管、 都房、 都把势、 都护、 都抹、 都捻、 都捻子、 都授、 都播、 都数、 都料、 都料匠、 都无、 都昙鼓、 都来、 都柏林、 都柱、 都根主儿、 都根主子、 都梁、 都梁香、 都检点、 都江堰、 都波、 都泽、 都漫、 都灵、 都灶、 都然、 都甸、 都畿、 都监、 都盛盘、 都省、 都督、 都祭堂、 都管、 都篮、 都纂、 都纲、 都纻、 都给事中、 都统、 都统笼、 都缦、 都美、 都老、 都老爷、 都肄、 都肤、 都胜、 都船、 都良、 都荔、 都蓝、 都蔗、 都街、 都讲、 都讲生、 都试、 都赫、 都踊、 都车、 都辇、 都辖、 都速、 都道、 都邑、 都邑簿、 都邮、 都郛、 都郡、 都部、 都都抹抹、 都都摸摸、 都都知、 都都磨磨、 都都统、 都鄙、 都鄙有章、 都酿、 都野、 都録、 都铎王朝、 都长、 都门、 都阃、 都陆、 都雅、 都领、 都骑、 都魁、 都鹅

一身都是胆、 一透都透、 不贤都头、 东都门、 中都城、 中都官、 云都赤、 五军都督府、 亦都护、 京都八景、 京都十景、 京都大学、 低都儿低、 佥都御史、 八都儿、 八都纸、 八都鲁、 兴都库什山脉、 北庭都护府、 卢都子、 古都都、 右佥都御史、 吁咈都俞、 吹都都、 墨曹都统、 大都会、 大都宪、 夫甘都卢、 奥古斯都(augustus)、 奴尔干都司、 安西都护府、 射鸱都将、 巴都儿、 店都知、 弟子都养、 待都来、 恶杀都来、 成都卖卜、 成都卜、 成都市、 成都平原、 战都速、 扬州慢(淮左名都)、 把都儿、 无害都吏、 昌都县、 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 桃都山、 江都水利枢纽、 汩都都、 洪都拉斯、 济馋都护、 添都马、 清都紫府、 清都紫微、 清都绛阙、 滴修都速、 滴羞都苏、 玄都坛、 玄都观、 痕都斯坦、 的历都卢、 盘都丞、 绛都春、 蜀都海棠、 西域都护府、 谩都歌、 赤都心史、 边都护、 过都历块、 通都大埠、 通都大邑、 通都巨邑、 郅都鹰、 都都抹抹、 都都摸摸、 都都知、 都都磨磨、 都都统、 酆都城、 长鸣都尉、 马都拉人、 骨都侯、 骨都都、 鸿都买第、 鸿都少君、 鸿都门学

三徙成都、 上都、 东都、 两都、 乐都、 乡都、 二都、 京都、 人都、 仲都、 伯都、 信都、 元都、 全都、 八都、 公都、 关都、 军都、 冥漠之都、 列都、 别都、 加德满都、 北都、 卢都、 厅子都、 古都、 古都都、 名都、 吴都、 吹都都、 嘴卢都、 嘴碌都、 嘴骨都、 大都、 天都、 奠都、 奥古斯都、 姑都、 娴都、 媚川都、 嫮都、 子都、 孤都、 密都、 尽都、 山都、 州都、 希颩胡都、 希飉胡都、 帝都、 干都、 幽都、 庆都、 建都、 徙都、 扬都、 把都、 护宝都、 拓都、 拔都、 改都、 故都、 旧都、 星都、 曼都、 本都、 柴都、 桃都、 楚都、 汩都都、 洛都、 洪都、 浄都、 浚都、 添都、 滦都、 燕都、 猪都、 玄都、 琼都、 甚都、 申都、 百都、 皇都、 研京练都、 破柴都、 碌都、 神都、 移都、 紫都、 置都、 蜀都、 行都、 觜骨都、 计都、 贰都、 赤都、 边都、 迁都、 过都、 还都、 迷丢答都、 通邑大都、 通都、 邑都、 邛都、 邦都、 邺都、 郢都、 鄂都、 酆都、 野都、 长都、 闲都、 陪都、 雁子都、 雄都、 青都、 骨都、 骨都都、 鸟都、 黑云都

都的拼音:dū、dōu,阴平调,声母为d,韵母为ōu。

都的繁体字:都 (为本体字即无繁体字)。

都的部首:阝部。

都的笔画:10画;都字繁体字多少画:10画;都字康熙字典多少画:16画。

都的笔顺:都的笔画顺序为一丨一ノ丨フ一一フ丨一一一ノ一フ一一フ一,书写为横、竖、横、撇、竖、横撇、横、横、横撇、竖、横、横、横、撇、横、横撇、横、横、横撇、横。

都字五行属什么:属火;与都字相同五行属火的起名用字有:晓、丽、明、志、玲等五行属火的字。

都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用字频率为20524人次

都字取名的寓意:寓指美满、和睦、融洽、愉快之意。

都字取名的寓意和象征:像征为意和和美美、如意吉祥、美意延年之意。

都字取名的含义:都字含义为都有、古都、首领、都市之义。

好听的带都的名字:

天都、 都匀、 都都、 文都、 都苏、 颖都、 都飞、 都慧

都拼音 dōu       都部首 阝 都笔画 10 注音 ㄉㄡ    ㄉㄨ    繁体字 都 部首笔画 2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横竖横撇竖折横横折竖 都的意思、基本信息 都五笔86:FTJB 都五笔98:FTJB 五行:火 UniCode:U+90FD 四角号码:47627 仓颉:JANL GBK编码:B6BC 规范汉字:1801 都的解释


dū   ㄉㄨˉ
◎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 总:都为一集。
◎ 居:“都卿相之位”。
◎ 古代称头目、首领。
◎ 姓。

英文翻译


all   big city   capital

都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dōu 
〈词性:副〉
(1) 全部 [all]
(2)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4)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5)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even]。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6) 表示已经 [already]。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7) 另见 dū 
词性变化
dū 
〈词性:动〉
(1) 建都 [found a capital]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2) 聚集 [accumulate]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3)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4) 率领 [command]。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dū 
〈词性:形〉
(1) 美好的样子 [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2)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3) 大 [great]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dū 
〈词性:副〉
(1) 统统,完全 [all]
都,凡也。——《广雅·释训》
(2)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3) 另见 dōu 

都的汉语字典

[①][dū]
[《廣韻》當孤切,平模,端。]
(1)古称建有宗庙的城邑。
(2)国都,京都。
(3)建都。
(4)大城市;著名城市。
(5)周代王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6)古代行政区划名。(1)夏制,十邑为都。《尚书大传》卷二:“古者處師,八家而爲鄰,三鄰而爲朋,三朋而爲里,五里而爲邑,十邑而爲都,十都而爲師,州十有二師焉。”郑玄注:“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此葢虞夏之數也。”(2)周制,四县为都。《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四丘爲甸,四甸爲縣,四縣爲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3)四乡为都。《管子·乘马》:“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都,邑制也。”(4)十州为都。《管子·度地》:“故百家爲里,里十爲術,術十爲州,州十爲都,都十爲霸國。”(5)宋、元、明、清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宋史·袁燮传》:“合保爲都,合都爲鄉,合鄉爲縣。”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地理·乡都》:“鄉都之設,所以治郊墅之編氓,重農桑之庶務。”明汤显祖《牡丹亭·劝农》:“[外:]衆父老,此爲何鄉何都?[生末:]南安縣第一都清樂鄉。”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旧式的都团(即区乡)政权机关,尤其是都之一级,即接近县之一级,几乎完全是土豪劣绅占领。”原注:“湖南的都和团相当于区和乡。”
(7)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8)吏的俗称。犹都头、头目。
(9)水流汇聚。亦指水流汇聚之所。
(10)泛指汇聚。
(11)居;处于。
(12)统领,统率。
(13)美好;闲雅。
(14)谓称美、赞扬。
(15)大。参见“都匠”。
(16)总;总共。
(17)量词。唐时蹴鞠戏之比赛场次。
(18)叹词。表示赞美。
(19)象声词。
(20)姓。明有都胜。见《明史·王信传》。
[②][dōu]
[《廣韻》當孤切,平模,端。]
(1)副词。表示总括,所总括的成分在前。
(2)副词。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
(3)副词。犹就。即将。
(4)副词。起强调语气的作用。

音韵参考

[上古音]:鱼部端母,ta
[广 韵]:當孤切,上平11模,dū,遇開一平模端
[平水韵]:上平七虞
[粤 语]:dou1
[闽南语]:tau1,to1,toD1

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邑字部】 都;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274第09(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古文〕?【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音闍。【廣韻】天子所宮曰都。【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 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 又【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 又歎美之辭。【書·臯陶謨】臯陶曰都。 又【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 又【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書】若都不可得。 又【字彙補】水所聚也。【釋名】澤中有丘曰都丘,言蟲鳥所都聚也。 又姓。【集韻】漢臨亞侯都稽。 又【集韻】張如切,音猪。與豬通。【書·禹貢】大野旣豬。【又】被孟豬。【史記·夏本紀】旣豬作旣都,孟豬作明都。
考證:〔【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註】凡邑有先君之廟曰都,無曰邑。〕 謹按所引註是莊二十八年左傳,非隱元年註,今照左傳原文改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都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